聽傑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聽傑小說 > 德道經 > 論德

論德

-
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,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,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,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,則攘臂而乃之。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泊也,而亂之首也。前識者,道之華也,而愚之首也。是以大丈夫居其厚,而不居其泊;居其實,而不居其華。故去皮取此。開始之前,咱們先對德,仁,義,禮有個概念。道學的德是指形而意義上的道落到人身上,指體道的,順應自然的人。打個簡單的比方:我有個朋友,因為工作辭職再就業,正前後不繼缺錢當中,吃飯都成問題,這是前提。假如我是體道的,也就是有德的,我就當不知道,冇看見,任他自生自滅。假如我是體仁的,我會請他吃頓飯,給一些錢,不留聯絡方式,不求他回報。假如我是個體義的,吃完飯,留些錢,然後留了聯絡方式,希望他好起來後能給我一些回報。假如我是體禮的,“你好”“你好”“吃了冇”,“吃了”,客套一下就走了。

這裡說幾句題外話,今天你幫我,明天我幫你,你有義我有義;你養我小,我養你老,你有仁我有義;你關心我物質生活,我關心你精神狀態,你有仁我有仁。從這個角度看,夫妻關係大於父母子女關係大於兄弟關係。無親疏,無貴賤,我無情,我有德。哈哈,是不是感覺德是個不正經的東西,其實不然,就拿上麵例子說,任他自生自滅,是因為反者,道之動,盛極而衰,衰極而盛,是鳳凰涅槃,還是泯然眾人,甚至是餓死街頭,由他自己說了算。是不是有小夥伴就從中能領悟一些東西,其實道學是一門強者哲學,能真正悟道的人,必定是這個世界靈魂極強之人。他們能感覺到每個人身上都有道的影子,普通人合乎道的時候,也是靈魂極強的時候,如果有體道之人正好從你旁邊經過,他也會不自覺對你微笑,對你點頭,但是不會打擾你,萍水相逢,點頭就好。

扯遠了,拉回來,從上麵那個比方來看,有的人或許覺得體道之人還不如一個體禮之人,賴好人家還客套了兩句,哈哈哈哈,不說其中的道,不說其中的思想,就單純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,就當看不見,也是一個最明智的做法。要是有小夥伴真的能從德道經裡麵悟出一點的東西,就會發現一法通,萬法通。裡麪包含了宇宙萬象。所以德,仁,義,禮,其中的思維方式,精神意誌,人和人的關係,人和社會的關係等等全方位的,都是在層層遞減的。咱們回到那個比方,假如我是個體禮的,我也重禮,我向你問好,你說你都知道我不好過還問我好,我懶得搭理你。我說這人咋不講禮了呢,上去就給他揍了一頓,這就發生禍亂,發生衝突了。這裡麵還有一個概念,反者,道之動,毀滅也是新生,禮崩樂壞,經過戰爭混亂以後,新生的國家又開始休養生息,也就是道學的聖人無為。

最後咱們再對全文做一個翻譯:體道的人看起來冇有品德,是因為精神裡麵有德;不體道的人追求形式上的品德,是因為他感悟不到道。體道的人無所作為是認為冇有什麼要做的。體仁的人做事是不求回報的。體義的人希望做事能有回報。體禮的人彆人不搭理他,他就強迫彆人就範。所以體悟不了全部道的人隻能感悟一部分,成就德者,感悟不了道的人的最高成就就是仁者了,做事都講利益的是有義之人,連利益都不講,隻講感情,隻做表麵那套的,就是個偽君子。講禮的,是因為忠信不足,體會不了他人感受,也是混亂的源頭。給彆人訂一些禮儀規矩的人,隻體悟到了道的表麵,也是愚昧的代表。所以大丈夫應體道而行,不能被禮儀規矩束縛。感悟道的內核,而不是表麵。所以要去掉虛浮,保留真實。是不是感覺老子很真實,道學就是一門自私,渡己的學問。不過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,那種境界太高了,不適用我等,我等隻需靈魂愉悅,福享三分即可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